為傳承雪茄基業,1999年3月,兗州市人民政府向山東省煙草公司發函,申請恢復兗州雪茄生產,未獲同意。
1999年,將軍集團決定在下屬的濟南卷煙廠發展雪茄,先是聘任張文同到技術中心工作,并于2001年成立雪茄科研小組。2002年,全葉卷雪茄配方工藝研究項目被山東省煙草公司立項。
2004年,國家局核準濟南卷煙廠為4家雪茄生產企業之一。2009年,山東中煙明確雪茄制造中心為濟南卷煙廠內設機構。2012年,雪茄制造中心直屬山東中煙管理。2021年年末,雪茄制造中心變更為研銷一體“啞鈴型”管理模式的雪茄運營中心,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。
以上我們從“茄脈”視角,梳理山東雪茄產地從兗州到濟南的演變脈絡。
在儒家文化的發祥地,雪茄這一西洋舶來品被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,歷經百年而茄脈不絕。兗州這座千年古城,因為雪茄而聞名海內外。
雪茄技藝在傳承中創新發展
山東雪茄落戶濟南后再綻新蕾,張文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。濟南卷煙廠雪茄領域培育出的新生力量中,有些成為種植、配方、工藝方面的專家型人才,比如胡延奇、王以慧、賈玉國;有些成為卷制大師,比如董希靜、溫保祥。2013年,董希靜和溫保祥參加中國雪茄文化節,榮獲“最復雜度獎”和“最完美獎”兩個獎項。師從董希靜的莊銘慧,于2019年在國際雪茄博覽會(深圳)雪茄卷制比賽中與國內外大師同臺競技,榮獲一等獎。其他人員多數成為業務領軍人物,活躍在雪茄生產與技術研發一線,成為骨干力量,并積極發揮“傳幫帶”作用。一批又一批雪茄技術研發與卷制技藝傳承人,如今已形成梯隊,為山東雪茄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從兗州到濟南,薪火相傳,雪茄技藝在傳承中創新發展。20世紀上半葉誕生的兗州雪茄櫛風沐雨近百年,21世紀初在濟南另開新枝,稱為“山東雪茄”,在產品品質、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市場影響力等方面更上一層樓,多次為山東中煙爭得榮譽。
需要說明的是,在山東雪茄的史冊上,還有棲霞雪茄煙廠。棲霞雪茄煙廠生產過“蓬萊閣”“煙臺”等牌號手工雪茄,“力士”“山東”“報曉”“民豐”“蘭香”等牌號雪茄型卷煙。1990年,棲霞雪茄煙廠經國家局批準更名為煙臺卷煙廠,1994年加入青島煙草集團公司,1995年更名為頤中煙草集團煙臺卷煙廠,2003年關停。
第四章 茄 韻
魅力綻放
雪茄到底有什么樣的品質和魅力,被愈來愈多的人喜歡?雪茄可以和中國茶相類比。中國茶,一片青澀的葉子,在適宜的環境中長成,經人工精心調制和時光浸潤后,形神俱足,沖泡出清香醇厚、回味悠長的茶湯。中國的茶文化,歷經幾千年仍在深刻影響世人的生活。同是由一片葉子華麗轉身而來的雪茄,也是如此。一片葉子支撐起一個產業,一支雪茄創造出一種文化。這兩片葉子的故事平凡又傳奇,一片從東沿陸地與海上絲綢之路傳播開去,一片從西隨殖民者的腳步東傳落地、生根發芽。
雪茄的魅力,唯茶可與之媲美。茶湯有色、香、味、韻四相,茄韻有形、色、香、味四維。韻,是雪茄風格特征之所在,也是雪茄的靈魂,形與色是韻的外在氣質,香與味是韻的內在涵養。
與同樣追求色、香、味、形的美食不同,對氣候與土質極為挑剔的雪茄煙葉,吸納了大自然的豐富饋贈,完全靠自身的能量發酵出美妙的味道。
品鑒,對茄客來講是一種享受。觀茄形多姿多態,察茄衣油潤透亮、柔滑如綢,聞香氣馥郁芬芳,品味道醇厚熟甜,觀、察、聞、品,環環相扣。“愛花的人,惜花護花把花養”,將這句戲詞中的“花”換成“茄”,同樣恰如其分。一支雪茄,從種子落地到捏在手中要經過170多道工序。每念及此,茄客唯悉心賞鑒、凝神點燃、傾情品嘗,方不負雪茄的幾番淬煉。
雪茄之形
雪茄的形,包括形狀與尺寸。從形狀上分為規則雪茄和不規則雪茄兩類。規則雪茄也稱圓頭平尾雪茄或柱型雪茄,呈筆直的圓柱型,一端開口,另一端為半球型封口。不規則雪茄又稱異型雪茄,國內很少見到。從尺寸上分為大環徑雪茄、小環徑雪茄、長雪茄、短雪茄4類。
在20世紀,雪茄的外觀有過幾次比較大的變化:初期流行秀麗的皇冠型小環徑雪茄,煙葉用量少,燃燒比較快;四五十年代流行丘吉爾長雪茄,品吸時間長,燃燒比較慢;九十年代流行羅布圖雪茄,這種雪茄外觀短而粗,又名“硬漢雪茄”,尺寸拿在手中正合適,品吸時間適中,能容納較多煙葉,備受茄客青睞。
在“形”的范疇內,還有個“態”的概念,即雪茄的柔韌性與均勻性,反映了煙葉品質、卷制質量與養護水平,也最能體現雪茄的品相。有的茄客會在耳邊輕捻雪茄探聽有無“窸窣”聲以評判其質量優劣,但資深茄客只憑觸覺即可感知。
雪茄的外形,總體呈“一”字型。一支形態優美、松緊適宜的上好雪茄的誕生,全憑卷制師匠心獨運的工藝技術。